今天是
期刊信息

刊名:统计研究
主办:中国统计学会;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
主管:国家统计局
ISSN:1002-4565
CN:11-1302/C
语言:中文
周期:月刊
影响因子:2.165468
数据库收录:
北大核心期刊(1992版);北大核心期刊(1996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0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08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1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4版);北大核心期刊(2017版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199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0-2002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4-2005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6-2007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08-2009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0-2011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2-2013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4-2016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7-2018);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-来源(2019-2020);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;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;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;社科基金资助期刊;中国科技核心期刊;期刊分类:社会学及统计学;数学
期刊热词:
统计史专栏

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新时期以来唐诗研究的热点

来源:统计研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9-08 02:18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鉴赏热。新时期之初,百废待兴,广大读者热切期待真正探索唐诗艺术奥秘的著作。由此,引领唐诗鉴赏风气的作品应运而生,较具代表性的成果有:刘逸生《唐诗小札》、沈祖棻《唐

鉴赏热。新时期之初,百废待兴,广大读者热切期待真正探索唐诗艺术奥秘的著作。由此,引领唐诗鉴赏风气的作品应运而生,较具代表性的成果有:刘逸生《唐诗小札》、沈祖棻《唐人七绝诗浅释》,而尤以后者影响为大。沈祖棻是现代著名词人,其《涉江词》《涉江诗》在抗战时名震一时,同时她又是著名学者,以诗人之心解析诗词,别有会心。《唐人七绝诗浅释》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分析鉴赏,其方法是先精讲一首七绝,然后列举若干首题材、风格相近或相反的作品,加以比较,往往有举一反三之效。此书与其《宋词赏析》,是20世纪80年代初最流行的诗词鉴赏类图书。而真正的唐诗鉴赏热,还是在《唐诗鉴赏辞典》出版之后。《唐诗鉴赏辞典》作者达百余人,均为从事唐诗研究、教学的学者,代表了当时的研究水平和学术眼光。该书发行数百万册,推动唐诗名篇走进千家万户,深入人心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《唐诗鉴赏集》也产生了很大影响。前者选材较广,后者赏析较精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“阅读与欣赏”节目,经常播出唐诗鉴赏节目,且将文字稿汇编成书出版。此外,唐诗选本的出版也盛极一时。清人孙洙所编《唐诗三百首》一版再版;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《唐诗选》及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高适、岑参、韩愈、元稹、白居易、李商隐、杜牧诸人的诗选;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一批唐代重要文人的“选集”。这些都为广大读者欣赏、阅读唐诗,提供了优质的文本。周啸天主编的《唐诗鉴赏辞典补编》则进一步推动了唐诗的鉴赏热。近年来兴起的电视讲坛节目及诗词大会等,因其雅俗共赏、老少皆宜,也对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。刘学锴的《唐诗选注评鉴》则是近年出版的唐诗鉴赏佳作。该书分“选”“注”“评”“鉴”四部分,共鉴赏唐诗近700首,选目与《唐诗鉴赏辞典》有较大不同。鉴赏方面,既博采众长又独具慧眼,对李白、王维、李贺、李商隐诗的解析、鉴赏尤其深刻。数十年来,唐诗鉴赏的热度不减,在促进唐诗普及的同时,也提升了民众的文学修养。

(作者:丁放,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唐诗学研究”首席专家、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)

唐诗自诞生以来,一直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,唐诗研究也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。据不完全统计,1978年至今,以唐诗研究为主题的论文有余篇,1996年至今,相关硕博论文有2900余篇,邻近学科涉及唐诗的论文约8000篇,合计超过篇。另据尚永亮《近20年唐诗研究述论》统计,1978-2018年唐诗研究的成果多达项。当然,唐诗研究的繁荣,不仅体现在成果数量的几何式增长上,更体现在质量的明显提高上。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,唐诗研究有如下突出特点:

总之,新时期以来的唐诗研究对“文学本位”的认识尚待加强,艺术研究亦嫌薄弱。我们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指导下,充分运用我国古典诗学理论,适当借鉴西方理论中的合理部分,推陈出新,使唐诗研究迈向新的高峰。

文化学研究热。超出单一的文学研究,从文化学的角度讨论唐诗,也是唐诗研究的热点之一。陈寅恪创“以诗证史”之法,并在其《元白诗笺证稿》中有充分展示。其研究着重探索隐藏于文学背后的历史底蕴,对学界深有启发。袁行霈、丁放《盛唐诗坛研究》讨论了盛唐政治与诗坛的关系,如论述唐玄宗崇信道家思想与迷信道教方术对诗坛带来的影响;玉真公主对诗人的提携于诗歌发展的积极作用;盛唐贤相姚崇、宋璟、张说、张九龄对盛唐诗歌的正面推进作用;李林甫、杨氏兄妹专权跋扈对盛唐诗坛的伤害等,均从文史结合的维度作了自己的解读。邓小军的《唐代文学的文化精神》《诗史释证》《古诗考释》等书,自觉运用陈寅恪的方法,对唐诗研究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精到见解。傅璇琮、陈尚君、胡可先等学者,则由史学入手,探寻唐诗的历史背景,既从正史、野史笔记出发,更重视敦煌文献、地下文献、域外文献等,使唐诗研究扎根在历史的沃土中。尚永亮关注诗人贬谪与创作的关系,李浩系统考察地域、士族与诗歌的关系,戴伟华关注唐代使府与文学的关系,也有系列论著问世。孙昌武、陈允吉及李小荣、张勇等,致力于研究佛教与唐诗之关系。如陈允吉的《唐音佛教辨思录》《佛教中国文学溯论稿》论佛寺壁画与唐诗之关系,论王维、韩愈、李贺诗歌与佛教之因缘;而对于道教、儒学与唐诗之关系的考察,孙昌武的《道教与唐代文学》、葛兆光的《想象力的世界——道教与唐代文学》、刘顺的《中唐文儒的思想与文学》,都是较为重要的研究成果。任半塘开创的、以《唐声诗》为代表的唐诗与音乐研究,为其弟子们传承并发扬光大;袁行霈、陶文鹏关注绘画艺术与唐诗之交集,《中国诗歌艺术研究》《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》中均有精彩论述。将唐诗研究与文化研究相结合,对唐诗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,大有益处。

文章来源:《统计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tjyj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908/1070.html

上一篇:统计局:2021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
下一篇:2021年四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(R&D)1214.5亿元,